9月22日至24日,“科学有她--女生爱科学”系列科普活动在淮南市大通区五所小学接力开展,六场融合实验探究、非遗体验与前沿讲座的特色活动,让千余名女生在动手实践中解锁科学密码,在榜样引领下播种科技梦想,成为安徽省深化“科普行动”内涵的生动实践。
化学初体验:生活材料里的科学魔法
9月22日,大通区第一小学与九龙岗第二小学的实验室率先响起惊叹声。五年级女生们化身“小化学家”,用紫甘蓝等生活常见材料自制酸碱指示剂,当透明溶液滴入“茶水” 瞬间幻化出粉、紫、蓝等渐变色彩时,孩子们纷纷举着试管互相展示?!霸绰杪枧莸幕ú枥锊刈呕О旅兀 贝笸ㄇ谝恍⊙а钣晖┑姆⑾忠⒄笳蠊裁?。同日,九龙岗第二小学四年级课堂上,“非牛顿流体捏捏乐”让女生们直呼神奇--亲手调和的淀粉溶液在掌心静置时柔软流动,用力攥紧却瞬间变硬,在反复揉捏中,“遇强则强”的流体力学原理变得直观可感。
文理交融:传统技艺与科学原理碰撞
9月23日的活动演绎着“科技+文化”的双重魅力。大通第二小学的“化学反应探秘课”上,女生们通过对比实验揭开日常现象的科学谜底:晃动装有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液的密封瓶,细密气泡喷涌而出,模拟出汽水的制作原理;观察潮湿环境中铁钉生锈的过程,理解氧化反应的本质。而在瀚城小学的竹编工坊里,另一番热闹景象正在上演。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,女生们手握经过蒸煮、晾晒处理的细韧竹篾,学习 “经纬编织法” 的基础技法,指尖翻飞间,一个个兼具实用性与美感的竹编小摆件逐渐成型?!懊幌氲焦爬鲜忠绽锊刈帕ρ胶獾闹腔?!” 刚完成首个作品的王梓涵抚摸着竹编纹理感慨,这场体验让她读懂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 “天人合一” 的共通之处。
前沿对话:女科学家引路逐梦征程
9月24日,大通第三小学的两场重磅活动将氛围推向高潮。安徽大学程鸿副教授带来的“趣谈3D显示技术”讲座中,她结合自身参与的全息投影装置研发经历,用动画演示解析柱透镜光栅的成像原理,当提及“女性科研者占团队核心成员半数”时,台下响起热烈掌声?!翱蒲Т游扌员鸨呓?,你们的好奇心就是最好的科研起点?!背毯璧拿憷门潜甘芄奈琛8舯诮淌业?“消化系统探险记” 同样精彩,同学们分组拼接消化道模型,在互动讲解中厘清食物消化路径,将健康生活知识深深烙印脑海。省妇联发展部现场观看了活动。
此次“科学有她--女生爱科学”科普月活动横跨化学、物理、生物等基础学科与非遗、前沿科技等多元领域,通过项目式学习构建起“实践感知-原理认知-志向引领”-的科普链条。正如活动组织者所言:“我们不仅要提升女生的科学素养,更要让她们看见屠呦呦、王亚平那样的巾帼力量,敢于在科技舞台上绽放光彩?!闭獬】破帐⒀绮ハ碌闹肿?,正悄然为科技强国建设积蓄“她”力量。
安徽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将持续深耕“科学有她--女生爱科学”活动品牌,以资源整合为核心抓手,构建多方协同的科普服务体系。同时,通过丰富活动载体、扩大覆盖区域,为更多女孩打造从“接触科学”到“热爱科学” 再到“投身科学”的成长阶梯,助力她们在科技强国建设的浪潮中勇担使命,绽放属于女性的独特科创光芒。